据预测预报显示,今日风速开始下降,污染物开始出现累积,模式预报为轻度污染,较昨日有所加重,7日和8日风速进一步下降,边界层高度降低,污染物进一步累积,模式预报为中度污染,在部分时段,可能达到重度污染
2016年年初,环保部排污许可证实施领导小组请他作为专家组成员,一同参与了改革路线顶层设计的讨论。环保部排污许可证实施领导小组一位成员说:这个问题以前一直没有说清楚,但是中央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已经明确了方向。
看起来干了很多工作,但是管理的实际效果并不好。在杨朝飞当环保部政策法规司司长期间,从07年到09年,国务院曾连续三年把排污许可制度的立法列入立法计划。在2016年接近尾声之际,酝酿多年的排污许可制度终于展现了蓝图。近日,我国多地大面积的雾霾正牵动着人们的神经,而被环保部确诊为主要污染源的工业源依然难辞其咎,无论是在排放量上,还是在可控程度上都还是个老大难超标普遍,造假不断,新闻媒体上不断刷新多路环保督查组曝光式的公告。他告诉《世界环境》,排污许可证制度在国际上早已经是被广泛采用的成熟的制度,是对固定污染源实行过程管理即全生命周期一证式监管的基础性制度。
这项制度的建设也是在第一任环保局长曲格平时代就提出来了,那个时候许可证是作为环保制度建设的新五项之一,也正因为它只是之一,而没有明确其基础性,统摄不了其他制度,所以也一直难产。不仅如此,过去三十年来,中国的环保一直就没有明确环境质量目标的核心地位,许可证制度实际上也并无大用场,也就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残缺摆设。同时,饮用水水源安全保障水平亟需提升,排污布局与水环境承载能力不匹配,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大量存在,湖库富营养化问题依然突出,部分流域水体污染依然较重。
环保部称,约束性指标中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是《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要求,其余10项是十三五规划《纲要》的要求。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规划》提出了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等12项约束性指标。并提出到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制定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实施情况评估技术规程,加强对预案实施情况的检查和评估。
环境承载能力超过或接近上限据《规划》透露,目前,污染物排放量大面广,环境污染重。同时要完善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的区域联合预警机制,加强东北、西北、成渝和华中区域大气环境质量预测预报能力。
我国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仍然处于2000万吨左右的高位,环境承载能力超过或接近上限。《规划》要求到2020年大于80%。建立监控体系与评价考核制度,对各省(区、市)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成效进行评价考核。78.4%的城市空气质量未达标,公众反映强烈的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占3.2%,部分地区冬季空气重污染频发高发。
京津冀等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规划》要求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目标管理未达标的城市,应确定达标期限,对外公布,并制定实施限期达标规划,明确达标时间表、路线图和重点任务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规划》提出了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等12项约束性指标。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制定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实施情况评估技术规程,加强对预案实施情况的检查和评估。
2015年,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76.7%。同时,饮用水水源安全保障水平亟需提升,排污布局与水环境承载能力不匹配,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大量存在,湖库富营养化问题依然突出,部分流域水体污染依然较重。
78.4%的城市空气质量未达标,公众反映强烈的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占3.2%,部分地区冬季空气重污染频发高发。城乡环境公共服务差距大,治理和改善任务艰巨。
全面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保护和提升森林、草原、河流、湖泊、湿地、海洋等生态系统功能,提高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约束性指标涵盖大气水和土壤据环保部介绍,《规划》提出约束性和预期性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12项,分别是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细颗粒物未达标城市浓度、地表水质量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地表水质量劣Ⅴ类水体比例、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以及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污染物排放总量。《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5日发布。各省(区、市)和地级及以上城市及时修编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开展重污染天气成因分析和污染物来源解析,科学制定针对性减排措施,每年更新应急减排措施项目清单。环境承载能力超过或接近上限据《规划》透露,目前,污染物排放量大面广,环境污染重。环保部称,约束性指标中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是《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要求,其余10项是十三五规划《纲要》的要求。
《规划》要求,强化各级空气质量预报中心运行管理,提高预报准确性,及时发布空气质量预报信息,实现预报信息全国共享、联网发布。强化监管和督察,对应对不及时、措施不力的地方政府,视情况予以约谈、通报、挂牌督办。
建立监控体系与评价考核制度,对各省(区、市)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成效进行评价考核。同时还要制定生态保护红线管控措施,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定期发布生态保护红线保护状况信息。
同时要完善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的区域联合预警机制,加强东北、西北、成渝和华中区域大气环境质量预测预报能力。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目标管理未达标的城市,应确定达标期限,对外公布,并制定实施限期达标规划,明确达标时间表、路线图和重点任务。
《规划》要求到2020年大于80%。《规划》还要求,十三五期间,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五省(市)煤炭消费总量下降10%;以北京、保定、廊坊为重点,到2020年,区域细颗粒物污染形势显著好转。京津冀等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规划》要求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规划》说,2017年底前,京津冀区域、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2018年底前,其他省(区、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2020年底前,全面完成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勘界定标,基本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
重污染应对不及时要公开约谈《规划》提出,各省区市要对照国家标准,定期考核并公布大气环境质量信息。并提出到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规划》要求,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措施,提高重污染天气应对的有效性。全国土壤点位超标率16.1%,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19.4%,工矿废弃地土壤污染问题突出。
我国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仍然处于2000万吨左右的高位,环境承载能力超过或接近上限四川省环境监测总站的相关工作人员解释道,天空就像扣了一个锅盖,空气无法上下对流,导致污染物难以扩散。
天不给力霾难散,污染排放贡献多相较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属沿海地带,在四川身处内陆盆地的地形特点下,成霾的气象门槛相对较低。从气象条件上看,今年11月简直就是近十年来污染物扩散条件最差的一年。此外,冬天早上的雾,会使空气的相对湿度变大,污染物容易吸湿性增长,PM2.5遇到湿气反而会膨胀,导致浓度不降反升。如同一口大锅,在秋冬季节,加上静风、雨少、湿度大等不利气象条件,污染物悬浮在空中,空气无法上下对流,导致污染物难以扩散。
除了天不给力以外,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巨大也对污染天气的贡献不小。接下来一周多的天气将维持晴好,甚是喜人,但你可能不知道,冬日暖阳也会成为霾的推手。
在四川,晴天多,则地面温度下降快,早晚容易出现逆温层。天空就像扣了一个锅盖,空气无法上下对流,导致污染物难以扩散。
5日,四川省环境监测总站的专家告诉记者:冬日里的晴天,由于地面温度下降快,早晚容易出现逆温层。晴天易现逆温层,污染物难扩散一般情况下,在低层大气中,气温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